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第一章 總 則
為進一步加強貨幣捐贈資金收支工作的規范化管理,提高慈善救助工作質量,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推動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及民政部、財政部相關規章制度和《中華慈善總會章程》等規章制度,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貨幣捐贈資金收入是指國內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總會無償捐贈其有權處分的合法資金。包括現金、銀行應收款項、債券、股權、外幣等貨幣資金捐贈。
第二條 貨幣捐贈資金支出是指在總會業務范圍內,按照捐贈人的意愿,開展慈善項目、活動或者提供相關服務所發生的支出。
第三條 經總會確認接收的貨幣捐贈資金資產,總會擁有分配權和處置權,其管理按照“尊重捐贈者意愿,幫助困難群體,發展慈善事業”的原則,在總會黨委統一領導下,由總會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嚴格按制度規定組織實施。
第二章 貨幣捐贈資金的接收
第四條 接收貨幣捐贈資金范圍
(一)為有需要地區和群眾提供貨幣資金救助款;
(二)為有需要地區和群眾提供采購資金及相關費用 ;
(三)為有需要地區和群眾提供各項技能培訓及服務幫助;
(四)為有需要地區和群眾提供其它困難救助。
第五條 總會接受貨幣捐贈資金時,應根據項目實際情況按照一次性捐贈和長期分批捐贈分別與捐贈方簽署定向或非定向捐贈協議,或由捐贈方提供認捐書。
第六條 總會接收外籍及港澳臺個人、在境外及港澳臺合法成立的法人組織和其他組織、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代表機構貨幣捐贈資金,需由承辦部門審查資金來源和使用方向是否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并按照民政部的要求進行報備。對不符合要求的貨幣捐贈不得接收,已接收的應做退款處理。
第七條 接受境外捐贈應深入了解捐贈方背景情況,逐項排查風險問題和敏感事項,確保把握政治方向和維護國家利益。
第八條 接收境外捐贈的貨幣資金要嚴格履行《民政部直管社會組織重大事項報告管理暫行辦法》,經總會領導審批后,履行先接后報程序,由承辦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將申報民政部材料(包括捐贈事項請示、風險排查報告、重大風險承諾書、風險預案、捐贈協議和排查截圖等)提交辦公廳,由其統一報備。
第九條 總會接收緊急救援及災后重建的捐贈收入,要嚴格按照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協調配合、務實高效的原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和《中華慈善總會特大自然災害等救助應急預案》等制度開展緊急救援工作。
第十條 接受緊急救災捐贈時,可根據實際情況簽署《應急救災貨幣捐贈協議》或由捐贈方提供《捐贈認捐書》。對于定向捐贈應急救災貨幣,總會可與捐贈方、受贈方簽訂三方協議,明確三方責任。對于非定向捐贈,總會本著安全、及時、有效的原則,對接受災地區?。▍^、市)慈善總會,由?。▍^、市)慈善總會按照受災地區實際需求統一調配。
第十一條 總會接收貨幣捐贈資金時,捐贈人已確定捐贈用途的,應嚴格按捐贈人意向落實,總會任何部門、任何人員不得私下單獨聯系捐贈人更改使用方向,不得任意更改捐贈使用地點與用途,不得任意更改捐贈使用金額。如遇特殊情況需要改變捐贈方向、地點、用途和金額的,須由經辦部門負責人根據總會資金審批流程的標準規定,報部門分管領導、總會秘書長、總會會長批準后,指定專人聯系捐贈人,并出具總會協商函,經捐贈人同意并出具書面確認文件后,方可更改捐贈方向、地點、用途和金額。
第十二條 對一次性貨幣捐贈資金的接收,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辦理。
(一)所有貨幣捐贈資金均需由捐贈方出具《貨幣資金捐贈意向函》或簽署《捐贈協議》,注明擬捐贈貨幣資金的單位名稱、金額、資金使用方向和開具票據抬頭等。
(二)單筆貨幣捐贈資金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由承辦部門充分調研并提交相關報告,經分管會領導同意,報秘書長審批后,協調雙方簽署《捐贈協議》。
(三)單筆貨幣捐贈資金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含500萬元),由承辦部門充分調研并提交相關報告,經分管會領導、秘書長同意,報總會會長審批后,協調雙方簽署《捐贈協議》。
(四)《捐贈協議》中需對捐贈時間、單位名稱、金額、用途、使用方向、執行方式、執行時間、是否捐贈管理費以及違約責任等應做出明確約定。
(五)協議中約定受益群體的,可與捐贈方、受贈方簽訂三方協議,明確三方責任。
第十三條 捐贈人應認真履行《捐贈協議》,按照《捐贈協議》約定的期限和方式將捐贈貨幣資金轉入總會銀行賬戶。對不能按時履約的,捐贈人應及時向總會說明情況??倳袡嘁婪ǜ鶕f議向捐贈人追要捐贈貨幣資金,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告說明。
第十四條 捐贈人完成捐贈后應及時提供匯款單等憑據;總會財務部查詢到賬情況,根據銀行賬戶實際到賬金額作為入賬憑據,并開具捐贈發票。
第十五條 總會貨幣捐贈資金應按照《中華慈善總會信息公開管理辦法》及時進行公示。
第三章 貨幣捐贈資金的發放
第十六條 總會應嚴格按照捐贈協議約定執行貨幣捐贈資金發放工作。
第十七條 所有向中華慈善總會捐贈的貨幣資金的分配使用,無論是定向或非定向捐贈,均須由承辦部門負責人根據《捐贈協議》或捐贈方提供的《捐贈認捐書》,按照流程報批后實施。
(一)單筆發放貨幣資金50萬元以下的,經分管會領導同意后,報秘書長審批執行。
(二)單筆發放貨幣資金50萬元以上(含50萬元)的,經分管會領導、秘書長同意后,報總會會長審批執行。
第十八條 按照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選擇受贈方,嚴格杜絕關聯交易,不得選擇總會管理人員、捐贈方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贈方。
第十九條 受益方接收到貨幣資金后,嚴格依據《捐贈協議》使用資金,并向總會出具收據、受益人簽領表及使用資金情況的相關資料等。
第二十條 使用境外貨幣捐贈資金時,應嚴格履行《民政部直管社會組織重大事項報告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下發關于境外捐贈管理辦法》及捐贈方提供的與總會簽訂的《捐贈協議》或由捐贈方提供的《捐贈認捐書》執行。
第二十一條 使用應急救災貨幣資金時,應加快工作節奏,建立快速便捷的分配通道,按照各地聯防聯控機制的要求,與救災地區等接收單位迅速有效對接,做到“快進快出、款走賬清”,第一時間將捐贈款項分配到救災一線,防止捐贈款項滯留。
第二十二條 使用應急救災貨幣資金時,嚴格加強捐贈款項的管理,保護捐贈人、受贈人和災區受益人的合法權益,切實做好應急救援款項發放及災后重建工作、管理和監督工作。
第二十三條 應急救援期間,總會對貨幣捐贈資金的分配、發放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民政部相關要求,不得違背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不得涉及關聯關系,確保捐贈者和受益人的合法權益。
第四章 貨幣捐贈資金退款處置
第二十四條 單位捐贈原則上不予退款。如遇特殊情況,需捐贈人提出合理的書面申請,由接受捐贈承辦部門按流程報批后方可退款。
第二十五條 自然人因精神疾病導致的非真實意愿的捐贈,捐贈人或家人代為提出書面申請,并附醫療機構出具的證明等相關文件,由接受捐贈承辦部門按流程報批準后,履行退款。
第二十六條 通過網絡平臺捐贈的資金申請退款人無法提供實名捐款憑證的,或無正當合理理由的,一律不予辦理退款。
第五章 剩余貨幣捐贈資金處置
第二十七條 所有捐贈貨幣資金應在協議約定期限內完成捐贈和發放使用工作。
第二十八條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情況,無法完成捐贈時中的余款,總會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相關規定用于其他救助,或按照《捐贈協議》進行,同時向社會進行公示。
第六章 監督與處罰
第二十九條 總會紀委、監事會要在總會黨委的領導下,認真履行監督問責職責,通過接受上級巡視、審計及組織自查自糾工作,加大對總會貨幣捐贈資金收支的監督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人員,堅決維護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的嚴肅性。
第三十條 捐贈人有權向總會查詢貨幣捐贈資金的使用、管理情況,并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一條 總會有權對資助的項目或救災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并提出意見。受贈方未按約定使用資金或者有其他違反捐贈協議情形的,總會有權收回貨幣捐贈資金,并通過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告說明。
第三十二條 總會將根據協議約定,對受贈方進行不定期、不同形式的回訪。
第三十三條 承辦部門要對貨幣捐贈資金進行全過程管理,確保貨幣捐贈資金及時規范使用,同時需保存所有捐贈過程中產生的文件資料,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第三十四條 單筆大額專項捐贈或救災款項需接受國家有關部門審計和年度財務審計,審計結果要在總會年度審計報告中公開公示。
第三十五條 對違反本辦法接收使用貨幣捐贈資金,以及因工作失誤給總會造成不良影響,情節較輕的,給予嚴肅批評教育、責令改正和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直至開除公職;涉嫌違法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