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中華慈善總會官方微信
7月7日,民政部舉行202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會議通報了第二季度民政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和下步工作安排。
據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國際合作司)副主任李婉麗介紹,2025年二季度以來,民政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大兜底民生保障力度,防范化解民政領域風險,改進優化各類民政服務,各項工作穩中有進,取得新的成效。
民生兜底保障方面,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法立法工作,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救助法(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和救助機制,積極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指導各地積極發揮臨時救助“兜底的再兜底”功能,扎實開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社會組織管理上,出臺《社會團體年度檢查辦法》,部署對145家社會團體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抽查審計,引導社會組織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實施2025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啟動第五次“全國先進社會組織”評比表彰,明確全國性社會組織評比表彰項目清單,公布8起公益慈善領域非法社會組織典型案例。區劃地名管理服務方面,出臺《行政區劃代碼管理辦法》,部署主題宣傳活動,協同保護行政區劃歷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遺產,落實地名備案公告制度,推進“鄉村著名行動”,深化地郵協作。社會事務管理方面,加強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全國有14個省份和2079個縣將惠民殯葬政策覆蓋到轄區所有戶籍居民),落實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及配套規范,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和動態調整機制(截至5月底,兩項補貼已惠及1189.3萬困難殘疾人和1636.5萬重度殘疾人),推進救助管理區域性中心試點,印發《救助管理機構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標準》,開展“開放日”和“夏季送清涼”行動。老齡工作方面,聯合多部門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實施“法律服務助老護老”行動,印發“銀齡行動”相關通知,舉辦系列活動,開展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和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養老服務發展方面,推進健全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實施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項目,公示“養老服務師”新職業,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中央財政投入3億元支持老年助餐服務),推進適老化改造和產品推廣,印發《養老機構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兒童福利保障方面,推動完善困境兒童福利保障政策,持續推進實施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會同有關部門連續三年組織開展“潤心伴成長,同心護未來”主題活動。
慈善事業促進方面,民政部組織開展第十三屆“中華慈善獎”評選表彰工作。截至目前,全國登記認定慈善組織近1.6萬家,其中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3324家;累計備案慈善信托2470單,信托財產合同規模95億元。今年上半年,福利彩票發行銷售1071.98億元、籌集公益金約310億元。
李婉麗介紹了三季度民政部將積極推進的各項工作。一是積極推動社會救助法立法進程,加快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二是推動修訂《基金會管理條例》,研究制訂國際科技組織章程示范文本;三是抓好《行政區劃代碼管理辦法》貫徹實施;四是加快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加強殯葬行業監管,提升殯葬服務質量;五是實施好新時代“銀齡行動”,加快推動老年志愿服務體系研究,支持加大老年教育、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等相關領域服務供給; 六是推進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失能老年人照護服務,補齊農村養老短板,強化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七是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困境兒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見》,完善配套制度措施;八是做好“中華慈善獎”表彰和“中華慈善日”宣傳活動,支持發展社區慈善,同時研究制定規范民政部登記認定的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政策文件,加快健全慈善組織信息公開、慈善信托等慈善法配套制度。(文昱洲)